Search

鍾老辭世,我內心萬分不捨。今天上午,我前往桃園龍潭武德殿悼念鍾老,並慰問延威兄和絜安。文化部也將會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鍾老辭世,我內心萬分不捨。今天上午,我前往桃園龍潭武德殿悼念鍾老,並慰問延威兄和絜安。文化部也將會同客委會呈請總統明令褒揚。
 
鍾老是臺灣文學之母,一生創作不輟,第一篇長篇小說《魯冰花》就成為跨世代臺灣人的共同記憶,更以《濁流三部曲》和《臺灣人三部曲》開啟臺灣「大河小說」的先河,以生命書寫歷史長河。鍾老著作等身,一生獲獎無數,曾榮獲臺灣文學獎、吳三連文學獎、國家文藝獎、二等景星勳章、總統文化獎百合獎、二等卿雲勳章、首屆客家終身貢獻獎、行政院文化獎等重要獎項。鍾老數十年的創作史,就是一部臺灣文學史。
 
除了在文學創作上的不凡成就,鍾老更在七〇年代的鄉土文學運動以前,就已克服威權統治時期的種種困難,發起戰後第一份作家聯誼性的通訊媒介《文友通訊》,撐出一整個世代臺籍作家的創作與交流空間;其後更參與《臺灣文藝》編務並主編《民眾日報》副刊,持續推動本土文壇的成長與茁壯,對於提攜後進更是不遺餘力。鍾老的堅毅不屈與寬宏無私,讓臺灣文學得以枝繁葉茂,生生不息。
 
鍾老在臺灣民主化進程中,更熱情參與客家文化運動、地方社區發展和政治社會運動,在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挺身而出,持續給予無限溫暖,鼓舞許多朋友要更珍愛這片土地,搶救寶貴的母語。鍾老亦曾任臺灣筆會會長、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、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、寶島客家廣播電臺董事長。從文學創作、推動本土文化到政治社會參與,我們從鍾老的一生,見證從土地裡生長出來的文學精神,有著無比巨大的生命力。即使是在過去最黑暗的時刻,鍾老也讓我們看見文學精神能帶來的希望和光亮。
 
去過臺灣文學館的朋友可能會發現,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正門口的題匾,正是鍾肇政老師所題字。臺灣文學館開館後,鍾老更慨捐畢生近千筆創作手稿、圖書、墨寶給臺灣文學館,是文學館開館最重要的支持者之一。鍾老,承蒙您个照顧,您從土地中生長出來的文學與人文精神,將如您為臺灣文學館所題字的匾額,永遠豎立在這片您珍愛的土地上,成為我們世世代代的指引與典範。
 
圖片提供:攝影家林柏樑先生攝影。
圖片提供: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苗栗人,生於台北萬華。 曾任文化部部長、立法委員、青輔會主委、台灣智庫執行長、青平台董事長兼執行長與人民作主運動發言人。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。
View all posts